健康的饮品怎么喝

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饮料逐渐成为了人们生活的日常。除了伴餐的饮品,很多年轻人都喜欢用饮料来解渴。然而,健康饮食的理念不断深入人心,有些饮料高糖高热量的问题逐步被重视起来。既想满足口欲,又要饮食健康,成了一个左右为难的问题。中宏生物小编今天就来跟大家讲一讲健康的饮品到底怎么喝。
含糖饮料的危害
首先我们界定一下含糖饮料中“含糖”的概念,它一般指糖含量在5%以上的饮品。为了口感,大多含糖饮料含糖量都在8%-11%左右,有的甚至高达13%以上。
虽然大多数的含糖饮料糖含量尚可,但架不住喝得多,而且糖会上瘾,因此很多人在不知不觉中摄糖量就超过了50g的限定值。
多饮含糖饮料不仅容易使口味变重,造成不良的膳食习惯。而且高热量的摄入容易导致超重、肥胖,甚至一些慢性疾病。因此建议大家喝含糖饮料一定要控制, 适量就好,不要多喝。
无糖饮料健康吗
今年无糖饮料大火,但很多人依然会有疑问?真的不含糖吗?那为什么有甜味?
根据GB28050-2011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预包装食品营养标签通则》规定,固体或液体食品中每100克或100毫升的含糖量不高于0.5克,便可以标称“无糖或不含糖”。所以,无糖饮料并非真的没有任何糖分。
但是如果按照这个标准,饮料缺乏甜味,口感就差了很多。因此,无糖饮料便添加了其他物质做甜味来源,这就是——代糖。
关于代糖:代糖是指除糖(如白糖等)以外,另一种可为食物添加甜味的物质,又称甜味剂。这类甜味剂只需要很少的量就可以产生足够的甜度,且几乎不含热量,因此又被人们叫做低能量甜味剂。
一说到甜味剂,很多人会认为是人工合成的,其实甜味剂也分为天然甜味剂和人工合成甜味剂。如甜菊糖苷就是一种天然甜味剂,甜度约为蔗糖的200倍,味道非常接近蔗糖。而如阿斯巴甜、甜蜜素等是人工合成甜味剂。
既然代糖既可以增加甜味,热量又低,那我们是不是就可以放肆地喝无糖饮料了呢?
答案是:并非如此!
要知道代糖本质还是食品添加剂。美国FDA建议代糖摄入量每天不要超过9毫克/公斤。相当于一个60公斤成人,每天带糖的摄入不应超过0.54克。所以代糖也是不能过量吃的。
虽然甜味剂没什么热量,但无糖饮料可以增强食欲,产生饥饿感,使食欲增强。长期饮用无糖饮料,不但不能减重,反而使人更容易长胖,更容易发生二型糖尿病。
另外有研究表明人工甜味剂会扰乱肠道菌群,引发消化腺体的错乱。而肠道菌群对人体的消化、吸收甚至整个机体的代谢、大脑的健康都有着十分重要的影响。
哪些饮品更健康
尽管大家都知道白开水是非常健康的饮品,但总让人觉得太寡淡了一点。当我们沉浸在代表西方文化的各种咖啡时,往往忘记了中国有一样非常古老的健康饮料:茶。
品啜香茗历来被我们的祖先奉为养生之道。中国人饮茶已有数千年的历史。春秋战国年间,茶就已经是时尚的饮品了。诗人中的头号美食家苏东坡先生曾写道: “何须魏帝一丸药,且尽卢仝七碗茶”,便是一千年来我国文人茶客对茶最为精辟的总结了。
茶叶本身有着很大的学问。分类的方法就有很多种,最直观的是以颜色区分,也是我们经常听到的六大茶系的分类方法:绿、白、青(乌龙茶)、黄、红、黑。六种颜色形象地将茶叶区分开来。事实上,不同的加工工艺不仅赋予茶不同的颜色,更是赋予茶不同的健康特点。
目前已报道过的茶的健康成分有近20种,这些成分如茶多酚、茶色素、茶多糖、可可碱、咖啡碱。在过去的几十年里,各国的科学家都做了很多的研究。绿茶被研究得最多,其次还有普洱茶。
我们先说说绿茶。茶经口而入,口腔是第一站。雁过留声,通过研究绿茶叶作为一款天然健康的饮品,对口腔健康有所助益。
印度的一位牙科学研究学者曾做过一个实验,发现使用含绿茶的水漱口可以显著地减少口腔中牙菌斑数量并缓解牙龈炎症。除此之外,绿茶和癌症的关系也日益受到全球各地科学家们的广泛关注。
近些年来,人们对于黑茶与健康的关系十分关注,特别是黑茶对血脂水平影响,与此相关的研究也越来越多。
在人们的印象中,普洱茶是黑茶的代表。但在科学家眼里,他们更加喜爱能够辅助控制血糖的安化黑茶。特别是安化茯砖茶(具有独特的”金花菌”,又称冠突散囊菌) ,不仅在辅助控制血脂方面延续黑茶系亮眼的表现,同时在调理肠胃方面更胜一筹。
同属黑茶的六堡茶,因主产地是广西的六堡乡而得名,在降脂领域也有一席之地。
青茶(乌龙茶)对健康的影响,更多集中在减肥功能方面。
红茶发酵程度比较高,对胃肠可能的刺激最小。
白茶对健康的作用 ,更多见于抗菌效果。
黄茶与绿茶工艺比较接近,在绿茶杀青之后多了一道“闷黄”的工艺。这使黄茶相对绿茶刺激性小;同时黄茶相对其他茶类游离氨基酸较多,口感也更为“鲜爽” 。
中国是茶的故乡,也是茶文化的发源地。在中国,对茶的发现和利用已有四五千年历史,长盛不衰,传遍全球。不同地域,不同品种,不同烹制方式做出来的 茶,每一种都有不同的口感,都能带来独特的味觉体验,对身体健康有着不同的影响。品种繁多的茶,对于每个人来说,谈不上好坏,只有适合与否。
只要用心去发现,总能找到适合你的那款茶。
本文专业内容由营养师提供,小编整理成文。